疫情危機下,農資行業應該如何突圍呢?
發布時間:2020-05-12
今年疫情,給全球帶來嚴重的重創和停擺,社會在較長時期深度衰退,農資行業深受重創,加快行業洗牌進程,呈現“大魚吃小魚”“強者恒強,弱者消失”的局面。對于,突如其來的危機(危險和機遇),農資行業應該如何突圍呢?
1、出口受阻,轉戰內銷
上半場由于國內疫情,導致物流受阻,原材料等無法及時供應。企業復工復產受阻,出口訂單無法按時交付。下半場國外疫情爆發,各國開始封港,封國,貨物在港口滯銷,債務風險加大,客戶大量取消訂單。很多出口貿易公司開始轉內銷,來降低損失。企業要了解國內市場,聚焦市場—聚焦作物—扎根基層—占領市場,反復試驗新配方,出解決方案—投放市場—區域品牌推廣。市場是瞬息萬變的,尤其是把握種植結構變化要提前布局,運籌帷幄。新的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結合會是以后的趨勢。
2、銷售模式的轉變
國內市場受疫情影響,銷售模式發生重大變化。線下銷售轉變到線上銷售模式,多媒體互動新營銷快速崛起,如抖音,快手直播帶貨等,技術講座推廣開啟直播模式。之前在新媒體這方面重視的廠家這次獲益比較大,集聚了大量客戶群,產品銷售不減反增,尤其是經濟作物種植區域,影響更大。據悉在山東省有位經銷商網上銷售額超過1億,以前我們感覺農資需要線下技術指導,線上很難有大的銷售,但疫情期間,老百姓在家沒事都學會了線上支付等新興模式,線上銷售必然會沖擊原有傳統渠道利潤分配。以前廠家銷售以傳統經銷商為主,但疫情期間催生了線上銷售模式。相信以后會有更多農資達人成為網紅,這個網紅不用太大,只要在負責的鄉鎮或市級產品輻射區域就行。
3、銷售思路的轉變
受疫情影響,訂貨會、農民培訓會、現場觀摩會等基層促銷推廣工作基本沒法開展。農資推廣和應用是技術屬性比較強的,尤其近年強調農資營銷要從貿易功能向服務功能轉化,而服務是靠高度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作開展,是高粘度行為,現在受疫情影響,斷開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集聚,顯然會影響許多企業的銷售。企業需要樹立用戶思維,用戶思維需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并解決用戶的痛點。“哪里有用戶,就到哪里扎堆”。大戶群體,現在不僅在田間地頭,他們也在網上。因此,轉型憑借微信、頭條、直播等移動互聯網工具的應用來“獲客”,互聯網工具的運用,可讓原來的農資銷售和服務變得更精準、更快捷。同時利用“專注、口碑、快”的互聯網思維,傳遞客戶關注的內容,持續為用戶提供價值輸出,積累鐵桿“粉絲”,進而增加粘性和復購率。通過互聯網工具開展社群營銷、意見領袖營銷、精準營銷和客戶管理,降低與客戶的溝通成本和服務成本,提升農資經營效率,也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重構和再造。
4、宣傳方式的轉變
由于疫情防控需要,大家都閉門不出,從而使得線上營銷、培訓、技術服務和指導成為企業新的手段,一些企業紛紛采取直播、抖音等新媒體來推動農化服務線上化,更加側重線上宣傳從而完成銷售。如很多農資經銷商目前采取的就是線上線下銷售模式,線下以基層零售網點為主,線上通過網絡平臺的力量,打造粉絲經濟,比較有水平的農資人,在各大新媒體平臺都有自己的賬號,每天發布垂直度較高的和種植類相關文章,對粉絲轉換為客戶還是比較有利的。
一個人的影響力越大,粉絲的粘合力就越高,和線上粉絲打交道,是一個累計的過程,只要堅持,粉絲會有的、客戶會有的、業績更會有的。
(來源:農資導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