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肥料利用率,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
發布時間:2019-03-29
根據《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(2018-2022年)》提出,調整完善農業生產力布局,加快農業綠色發展,節約高效利用水土資源,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,全面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。
在區域結構上,推進綠色布局。適應綠色發展的需要,進一步調整優化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。
一是堅持適區適種。立足當地的自然資源條件,規劃好主栽品種,做到適地適區適種,不搞對抗種植、越區種植,適時適度退出不適宜品種,充分發揮品種特性,實現產量和品質的提升。
二是劃定宜區。根據資源稟賦、生態條件和產業基礎,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,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。園藝作物要劃定生產宜區,集中規劃、集中打造,引導企業建設優質品牌生產基地。
三是發展特色區。順應多元化消費需求,因地制宜發展優質水稻、強弱筋小麥、高蛋白大豆、雙低油菜,有區域特色的雜糧雜豆、風味獨特的特種瓜果,以及有地理標識的農產品。減少藥肥投入,發展無公害、綠色、有機農產品,培育知名品牌,擴大市場影響,帶動增產增收。
在要素投入上,推廣綠色模式。針對化肥農藥投入量過大、水資源開發過度的情況,推行減肥、減藥、節水的綠色生產模式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。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。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,大力推進精準施肥,改進施肥方式,提高肥料利用率;推進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,推廣新藥劑、新藥械、新技術,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,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保持負增長、利用率達到40%以上。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。通過合理利用有機養分資源,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,實現有機無機相結合。提升耕地基礎地力,用耕地內在養分替代外來化肥養分投入。推進節水農業發展。推廣節水品種,推廣噴灌、滴灌、測墑補灌、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,提高水資源利用率。
下一步,各級農業部門將認真貫徹《規劃》的部署和要求,堅持綠色引領,進一步聚焦重點,精準施策,持續加力、久久為功,促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。
一是加快推進“三替”促“三減”。開展農業節肥節藥節水行動,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、減少化肥用量,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、減少農藥用量,噴灌滴灌替代大水漫灌、減少用水量,力爭化肥農藥使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。2019年,選擇175個縣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,300個縣實施化肥減量增效,150個縣推進病蟲全程綠色防控,250個縣推廣旱作節水高效技術,加快技術集成,加強農企合作,開展社會化服務,探索社會資本參與行動的有效模式,打造肥水藥高效利用的樣板縣。
二是加力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。實施設施蔬菜凈土工程,在設施蔬菜重點省選擇50個設施蔬菜大縣大市,著力解決設施蔬菜土壤連作障礙問題。制定出臺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》,研究創設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支持政策,研究制定《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》。
三是擴大輪作休耕試點。在總結3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,充實試點內容、完善試點功能、提高試點成效,力爭在制度化、常態化上取得新突破。2019年,將東北地區實施3年到期的輪作試點任務退出,重點支持長江流域稻油輪作、黃淮海地區米豆輪作,適當增加黑龍江地下水超采區井灌稻休耕試點面積、利用休耕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。探索生態修復型、地理提升型、供求調節型等輪作休耕模式,豐富綠色種植制度內涵。
(來源:農業農村部)